科技赋能担使命 温情执法守初心
在赣鄱大地的交通执法一线,有位“90后”青年用科技的力量拓宽执法边界,用温暖的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他就是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局九支队一大队外勤中队负责人杨轩。从井冈山下的执法新兵,到成长为科技与温情并重的执法先锋,他用四年时光书写着新时代交通执法人的责任与担当。
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执法新高度
“杨队,富滩风电场的叶片运输遇到难题了!”2024年8月,中国电建集团青原区富滩风电场项目经理刘林焦急求助。长达97米的风机叶片需经高速转运,却因超高超宽卡在运输环节。杨轩带着无人机火速抵达现场,通过三维建模精准测算路径,紧急制定分路段拆解运输方案。三天后,叶片顺利被运至工地,项目负责人感慨:“多亏了杨队的‘空中眼睛’,硬骨头才能啃下来!”
这仅是杨轩“科技执法”实践的冰山一角。自2018年接触无人机以来,他就将这项技术深度融入执法全流程:排查高速公路桥下空间违建时,无人机穿透盲区;核验施工备案信息时,高清图传系统替代人工奔波;处置涉路施工险情时,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筑牢安全防线。在他的参与推动下,九支队一大队实现“网巡+车巡+人巡+机巡”四位一体路巡模式,快速应急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创新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是执法思维的革新。”杨轩开发的“九宫格避障法”破解涵洞飞行难题,设计的“执法记录仪标准化用语手册”让每一次执法都成为普法窗口。在他的带领下,大队近三年通过无人机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72处,真正打通了路巡“最后一公里”。
柔性执法 温情传递为民初心
“杨队,这几个橘子您拿去解渴!”暮春的樟吉高速公路峡江服务区,气温已逐渐升高,货车司机老李递上一小袋沃柑。去年台风天,老李的货车因货物散落被叫停,杨轩不仅帮其加固货物,还自费购买食品送上一程。
这份执法的温度在“首违轻微免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去年2月,村民黄某在涵洞堆放杂物被查,杨轩现场普法后黄某立马改正,收到很好的效果。“行政执法不是行政处罚的最终目的,而是让广大群众成为法律法规的‘同行者’。”他推动建立的“普法驿站”已惠及群众800余人次,辖区超限超载率也实现连续两年下降。
薪火相传 凝聚团队奋进力量
“杨队,这个取证环节怎么把握?”新入职的小王举着执法记录仪请教。“执法要有绣花功夫,更要有传帮带的真心。”杨轩笑着说,在支队举办的“白鹭洲论坛”上,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从井冈山革命老区走出的杨轩,努力践行“崇法敬民、保通兴赣”的价值理念,在大队党建文化执法品牌“红色引领、五心护航”的感召下,红心铸魂、凝聚力量。红心向党、初心为民、匠心守正、精心强基、廉心正风,“五心”传承,在团队中蔚然成风。这支队伍,先后获评“全省行政执法先进单位”“五星级党支部”,他们用青春续写着新时代的“井冈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