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刚柔并济”探索社区矫正新路径!南昌经开区铺就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希望路
社区矫正法施行五年来,南昌经开区社区矫正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39人,解矫507人;在全区创新打造“经”心矫社区矫正服务品牌;社区矫正对象因积极改造且完成发明专利获减刑……这份成绩的背后,是该区社区矫正机构以系统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帮扶为驱动,推动工作理念从刚性监管向柔性矫治转变,为社区矫正对象铺就了一条回归社会的希望之路。

日常监管和思想状态两手抓
7月18日上午,骄阳似火。经开区综治中心联合区人民检察院、区卫健部门的工作人员,敲开了因病在家休养的社区矫正对象鲁某的家门。
“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平时能下楼走动吗”“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降温。”一进门,关切的话语传递着温暖,然而,回应工作人员的,只有鲁某模糊的“呜呜”声。据了解,鲁某在服刑期间突发脑溢血昏迷,虽经抢救脱险,却不幸丧失了大部分语言功能,难以进行有效沟通。
工作人员从负责照顾鲁某的堂嫂口中得知,鲁某每天坚持下楼散步,虽然行动艰难,但康复意识强烈,正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工作人员认真倾听鲁某亲属的反馈,详细询问鲁某近期的生活起居、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交流中,他们既重申了社区矫正的监管纪律要求,也反复叮嘱亲属务必协助鲁某安心养病、配合治疗。
工作人员的叮嘱关怀,让鲁某和亲属感受到了来自矫正管理部门的温度与支持。当日,工作人员还走访慰问了其他社区矫正对象,包括哺乳期的母亲和因病监外服刑的人员。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不仅要加强日常监管,还要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状态。”经开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能有效促使他们增强身份意识,自觉接受矫正,改正错误行为。
一直以来,南昌经开区在矫正实践中,始终坚持“分类管理”和“攻心教育”的策略,为每位矫正对象量身定制矫正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入心入脑,最终实现“改造在社区、劳动在社区、做人在社区”的矫正目标。

“心矫+情治”织密心防网
在樵舍镇的一间教室里,几名社区矫正对象围坐一圈,心理咨询师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可以尝试深呼吸……”一场以“认识自己,拥抱健康”为主题的心理课堂,正悄然推开社区矫正对象一扇扇紧闭的心门。
在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引导下,参与者逐渐掌握了如何正确控制情绪、缓解压力,摆脱心理障碍。这正是南昌经开区“经”心矫社区矫正品牌落地生根的生动场景。
今年以来,南昌经开区积极响应江西省推行的“2+5+N”(2指行为矫正和心理矫正;5指政治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等五大教育;N指若干个教育矫正平台、载体或措施等)教育矫正模式,在全区范围创新打造“经”心矫社区矫正品牌,以“心矫”+“情治”,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及时、专业、有效的公益心理援助服务。
为了将心理服务落到实处,经开区综治中心依托第三方心理服务公司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轮岗值守,让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需求得到关注。热线开通以来,成功化解多起潜在的心理危机。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多样化的活动实践。今年1月至4月,南昌经开区开展了多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心理关爱活动:一场专为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设计的“经”心矫心理讲座,传递温暖与力量;“心理咨询电话立牌发放”仪式,建立起便捷长效的心理求助渠道;全覆盖的心理测评,重点筛选存在潜在心理问题或有自愿咨询需求的对象……一个个活动如春风化雨,持续浸润着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灵土壤。
数据显示,五年来,南昌经开区对百余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矫正。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观察到了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始勇敢直面内心症结,对自身行为有了更清醒的认知,这份内在的改变,正助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拥抱新生。

法律的生命力在“奖励”中激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而激励是激活社区矫正对象内生动力的关键一环。2022年,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裁定,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奖惩机制注入了强心剂。
社区矫正对象邹某,因在矫正期间认真接受监督,并在刑罚执行期间独立完成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确认的两项发明专利,被依法裁定减去有期徒刑9个月,缩减缓刑考验期9个月。这是社区矫正法自2020年7月1日施行以来,江西省首例社区矫正对象减刑案。
邹某成功减刑的背后,折射出南昌经开区社区矫正工作从“管得住”向“矫得好”的有力迈进,也是对社区矫正法精神的有效贯彻: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
“社区矫正不是简单的 ‘放出来’,而是系统性的‘接回来’和‘扶上路’。”南昌经开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强调,让社区矫正对象带着技能与希望,告别过去,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
五载深耕,成效显著。南昌经开区以社区矫正法为基石,通过心理矫治精准化、奖惩机制实效化、教育帮扶人性化,探索出一条社区矫正的新路径。
五年来,南昌经开区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39人,解矫507人,社区矫正对象未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参与重大群体性事件,社区矫正期间重新违法犯罪率为0.01%,再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