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大众平安网 >> 平安共创

接力执行跨越二十余年,这笔款项终于履行到位

来源:      |     日期: 2025年08月04日     |     编辑: 丁嘉妮     |     新闻热线:  0791-86847179

  “喻法官,太感谢了!二十多年啦,这块大石头今天终于落地了。”“老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你拿回这笔钱,我们也很欣慰。”7月25日,在铜鼓县人民法院,申请人姚某紧紧握住执行法官喻军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这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时光回溯:一群人二十余年的坚守

  时光回到1999年,被告刘某向原告姚某购置煤炭,其间陆续支付了部分煤款,至2000年5月,尚欠煤款5000元未付,双方立欠条约定付款期限,但被告逾期未还。

  至2001年起,刘某外出打工,手机号码也已更换,此后杳无音信。走投无路之下,姚某将刘某诉至铜鼓县人民法院,法院作出判决,刘某向姚某归还剩余欠款。

  判决生效后,受限于当时技术条件与信息壁垒,被告留存的身份信息亦存在严重缺失与疑点,始终无法准确锁定刘某所在地点。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陷入困境。刘某仿佛人间蒸发,承办法官多方打听,走访多个刘某邻里乡亲,但始终一无所获,案件执行被迫搁浅。

  这成了压在申请人姚某心中的一块“石头”,也时刻考验着法院兑现司法公信的决心。

  此后二十余年间,法院执行局历经数次人事更迭,但每一任承办法官都未放弃此案,定期梳理终本库存案件,查找被执行人财产变动、生活轨迹等线索。

  破局关键:从一起离婚案找到突破口

  面对这起年代久远、线索几近枯竭的“骨头案”,接手案件的承办法官喻军并未退缩。他转换思路,再次层层梳理二十年余来刘某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尝试从隐藏的细节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经过海量信息筛查与细致入微的关联分析,承办法官发现刘某曾是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承办法官如获至宝,立即调取该关联案件卷宗,通过深度交叉比对,最终精准锁定并确认了刘某的真实、完整身份信息。这一关键性突破,让尘封二十余年的执行困局迎来一道曙光。

  刘某的身份迷雾被拨开,那么该如何找到“隐身”多年的被执行人?喻军运用办案经验,依法通过银行系统查询渠道,对被执行人可能关联的账户信息进行高效检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获取了被执行人的有效联系电话。

  喻军立即行动,拨通电话,情理法并重沟通,清晰阐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在强大的法律威慑与耐心细致的工作下,被执行人最终认识到逃避无益,主动履行了拖欠二十余年的全部款项。这笔承载着申请人无限期盼的胜诉权益,终于跨越漫长时光,安全、足额地执行到位。

主办单位: 江西省委政法委 江西省见义勇为基金会
Prowered By will 赣ICP备          技术支持:新法制报新媒体中心
网站管理:新法制报社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    邮编:3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