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救,我会后悔”——赣法云客户端记者专访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刘烈明
“这份荣誉是对我当时选择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挺身而出普通人的鼓励。”刘烈明在接受赣法云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说道。7月21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刘烈明获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时间回溯至2021年11月1日,江西省赣州市某小区楼道内,一名女子遭遇持刀男子疯狂追砍。生死瞬间,时任小区保安的刘烈明赤手空拳冲上前,用饮料桶和椅子与凶徒展开搏斗,最终将其制服。搏斗中,他的左手被砍伤,落下十级伤残。记者问其为何敢赤手上前,他只是平静地说:“如果不去救,过后回忆,后悔莫及。”
从矿山工人之子到见义勇为英雄,刘烈明用一次次挺身而出,诠释了平凡人的非凡勇气,也照亮了社会的一角。

▲刘烈明
个人简介:刘烈明,男,汉族,1970年9月生,赣州市潭口镇人。2022年4月,章贡区平安章贡建设领导小组授予“平安章贡卫士”称号;2023年4月,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赣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一声“救命” 点燃冲上前的本能
5月27日,刘烈明坐在家中的餐桌前,他望着正在厨房里辛勤劳作的妻子,喉结突然剧烈滚动起来。当记者第三次问起2021年11月1日那个早上时,他端起茶杯的手悬在半空,那根僵直的食指在茶杯边缘划出细小的涟漪,宛如垂死蜻蜓点水的姿态。
记忆随着茶香在空气里氤氲开来。2021年11月1日,正在小区地下车库巡逻的刘烈明,对讲机突然传来炸响:“9楼有两人争吵,请附近人员快点前去查看情况!”同时,他的手机也响起铃声,值班领导要他前往9楼。
电梯数字跳到“9”时,便听到楼道里撕心裂肺的“救命!杀人了!”刘烈明至今仍清晰记得空气中的血腥味。“我走到转角,就看到一个小伙子拿着菜刀,正在拼命砍一个中年女人的头。”
转角处,一名年轻男子挥舞菜刀,疯狂砍向蜷缩在地的中年女子头部,鲜血溅满墙壁。刘烈明没有丝毫犹豫,冲上去试图夺刀,却被对方反手砍中左手。
“当时没有武器是肯定挡不住。”这一刀让刘烈明清醒了许多,他迅速回头走进一间住户房间寻找“武器”,见角落有一个方形饮料桶,抄起来当盾牌冲出为女子抵挡刀刃。
凶徒步步紧逼,刀锋划过饮料桶表面,发出“刺耳的刮擦声”。
此时,一名热心住户推来一把椅子,刘烈明接过椅子猛砸凶徒,趁其踉跄之际绕到背后,一把抓住对方持刀的手腕,用全身重量将其按倒在地。
“当时感觉自己快没力气了,但再晚一秒,那女的可能就没命了。”搏斗结束后,刘烈明瘫坐在地,左手血流如注。女子重伤昏迷,但最终获救。
“医生说这是神经损伤。”刘烈明张开左手手掌,虎口处、食指远指骨关节皆有道线状瘢痕,医院诊断其为十级伤残。
问及是否后悔时,刘烈明摆摆手:“当时没想那么多,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再不去,那个女的很可能就要被砍死了。”
不止一次出手相助 他有一颗“不忍之心”
事实上,这并不是刘烈明第一次做好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广东打工时,20多岁的刘烈明见到摩的、餐馆老板“宰”外地游客,他会毫不犹豫地上前阻止,数次为陌生人出头,他的名字也在打工仔圈子传开。
这种执拗的底色,早在刘烈明儿时便已晕染开来。
“小时候我爸就是这样的人。”刘烈明的父亲是矿山工人,因长期吸入粉尘罹患尘肺病,30多岁便病退,家中七兄妹,米缸常年见底。
但当邻居背着布袋叩响家门时,患尘肺病的父亲会弓着腰,把最后两捧糙米倒进邻居的布袋。
父亲葬礼那日,12岁的刘烈明见到吊唁者挤满院子,才明白父亲的伟大,“许多人我都不认识,但他们说我爸帮过他们”。
15岁跟着木匠师傅徒步60里山路学手艺,每天给师傅洗衣、倒茶,三年未拿一分工资。“师傅说,学手艺先学做人。”这种“不问得失,但求心安”的信念,伴随他一生。
英雄背后 是不为人知的坚守
刘烈明今年55岁,有两个孩子。家庭经济压力大,但他从未向组织、社会主动索取过什么。
见义勇为后,刘烈明的生活急转直下。原物业公司口头表彰,却拖延工伤认定,医药费自付2000余元。“公司说‘要先保护好自己’,意思是我多管闲事。”他苦笑,“现在租车跑网约车,一天跑十几个小时,早上七点出门,晚上十点回家。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因为年纪较大,超出招工年龄,他只能靠体力挣生活。
赣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多次提出帮他找稳定工作,均被婉拒:“我有手有脚,不想给组织添麻烦。”
荣誉并未改变他的生活节奏,倒是让他更坚定了作为父亲、作为公民的责任感。“我儿子小时候读书很努力,我从不懈怠地管教他。孩子看到我这么做,他也明白做人要有担当。”
如今,刘烈明的大儿子在崇义县某事业单位工作,也一直秉持父亲的言传身教,服务群众。
“我不图名,不图利,我希望孩子能记住一点——做人要对得起良心。”刘烈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