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见义勇为精神,揣在心里做在实处”——赣法云客户端记者专访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邹小炎、王顺
“这次因为工作安排,很遗憾不能到北京现场接受表彰。但这份见义勇为的精神,我肯定会一直揣在心里、做在实处。”邹小炎告诉记者。
“接到要去北京领奖的电话时,我特别意外! 其实当时就是路过,顺手帮了个忙,没想到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谈起这份荣誉时,王顺激动地说。
7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邹小炎、王顺获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邹小炎

▲王顺
近日,记者来到南昌市西湖区桃花南路上,修复如新的交通标志杆立在路旁,仿佛在无声诉说一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2024年4月13日23时44分,一辆白色SUV失控撞向路侧标志杆,车头深陷变形,浓烟裹挟着火舌从副驾驶座喷涌而出,刺鼻的轮胎与汽油混合燃烧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
“当时车子就在我旁边失控,直接撞上了指示牌!”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生邹小炎的回忆,将时针拨回那个生死瞬间。彼时,他正驱车前往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陪伴值夜班的妻子,而退伍军人王顺也正骑行在回家的路上。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悄然咬合,两个素不相识的普通人,在危难时刻迸发出惊人的勇气。
个人简介:邹小炎,男,汉族,1993年8月生,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职员;王顺,男,汉族,1985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芳湖路名硕小区居民。
2024年,邹小炎、王顺被授予南昌市西湖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2024年7月,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江西好人榜”见义勇为类好人;2024年10月9日,上榜2024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2025年1月,上榜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荣誉证书
一分钟紧急救援
“以后要是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我肯定还是会第一时间冲上去!”6月9日,面对记者,王顺谈起一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语气依然斩钉截铁。
透过半开的车窗,邹小炎看见司机双眼紧闭,嘴角渗血,安全带如铁索般将司机的身体固定在驾驶座上。副驾驶座的火苗已蹿升至车窗高度,热浪灼烧着他的面颊。“先救人!”医者本能让他毫不犹豫探身入窗,手指被变形的车门划出血痕却浑然不觉。
百米外,正准备回家的王顺,远远望见冲天浓烟,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过往军旅生涯锤炼的本能瞬间觉醒。
“肯定有人受伤!”迅速加入“战场”的他,看见邹小炎正与死神角力——火舌距驾驶座仅咫尺之遥,安全带成为最后一道“关卡”阻碍着救援。
“不能硬解卡扣!”王顺的部队救援经验在千钧一发时迸发智慧。没有语言交流,两人形成完美配合——王顺抓住安全带根部猛力撕扯,邹小炎全力下压司机身体。
“当时我们没有过多沟通,因为我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出司机!”邹小炎告诉记者。
当时,现场的路人们见此情形都一起加入,众人抬着昏迷的司机冲向安全区。就在撤离瞬间,火势席卷整辆车身,金属骨架在火海中扭曲变形。
熔炉铸就的平常心
在王顺家中书柜里,三张红底金边的证书整齐摆放——西湖区2024年度“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24年第二季度“江西好人榜”、2024年第二季度“南昌好人”。烫金字体在阴影里静静流淌。“就是个平常举动,没想到得了这么多认可。”
“发生这件事情之后,儿子学校的同学会说他爸爸是英雄,要向英雄学习!”王顺谈起荣誉时显得很平静,但是他的家属特别是儿子学校里的反馈,让他特别自豪。
“部队是座大熔炉,不仅教我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会对自身各个方面进行历练。”提及过往的部队生活,王顺依旧眼神锐利如昔,他至今记得新兵连的严苛训练。那些烙印在肌肉记忆里的技能,在桃花南路的烈焰中骤然苏醒。“当兵就是保家卫国,不管遇到什么紧急情况都要冲锋在前,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和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在进入大学学医的时候,我们老师就教育我们,‘生命至上’!”邹小炎自南昌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成为了一名医生,医务工作者的身份让他对生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爆燃确实很可怕,但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工作。”邹小炎告诉记者。医者仁心不该囿于诊室,而应流淌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后,他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自此次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关注到了我们,但我更期待这种关注能转化为行动,在他人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能够勇敢地伸出援手。”申请入党,正是他决心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践行使命、传递勇气、引领风尚的关键一步。
2025年5月26日,江西省公示栏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候选人”名单上,两人的名字并列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