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激活学校发展新动能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以“人才共育”促“双方共赢”
今年6月,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团”奔赴千里,聚焦产教融合等话题,与高校、企业进行交流。在过去五年里,类似的调研、交流有很多,每一次奔赴,学校都揣着同样的问题:“行业(产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他们需要的人才该如何培养?”
近年来,学院持续深耕产教融合领域,让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企业)需求同频、与区域地方发展共振,以“人才共育”推动实现“双方共赢”。
多元化实践推动“人才共育”
当产教融合的浪潮奔涌而来,也就伴随着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带着这份思考,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主动思变、求变、应变,精准对接行业、产业及企业需求。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江西省唯一一所政法类高等职业院校和省司法厅直属高等职业院校。由于“警”“法”特色明显,在学院发展历程中,与相关行业并肩同行的轨迹清晰可见。多年来,学院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实操中扎实专业技能,并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育人口碑。
“请进来”,学院邀请监狱、戒毒所等单位工作人员进校讲课,组织师生前往公安局等单位挂职锻炼、实习实训等;“走出去”,学院紧密对接公安局、戒毒所等职能单位,开展一系列校所合作、校局合作,一批批师生走进政法系统单位,立足岗位锤炼技能和提升素养。
“无论是校所合作、校局合作还是校企合作,合作不能停滞于简单‘相加’,而是要转化为深度‘相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钟玮表示,融合发展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双方共赢”。
专业绕着需求转
为改观专业“一头热”,近年来,学院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省内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紧缺领域专业进行跟踪调研,大力推动“专业绕着需求转”,为社会培养贴合行业、产业及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促进多方共赢。
“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离不开行业或者企业的参与。”学院教务处负责人刘发生说,学院在专业还未开设前,会专门组建团队走进相关企业调研,深入了解行业及企业需求。2022年,学院增设警用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成为首个在全国警察类院校中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院,助力江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2024年,学院又增设了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为国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专业支撑。
从前期专业的设置,到中期课程的搭建、教材的开发,再到后期教师队伍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学院育人“全链条”的背后,都可见行业或企业人员深度参与的身影。“课程设置中‘干货’很多,教师会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演练、装备操作实施和案例分析教学,全面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学生卢子琛说。校企深度融合,确实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产教融合助力地方发展
立足行业需求,学院依托司法行政系统、公安系统的实战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同时,落实“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学院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的双赢。
今年2月,德兴市公安局来学院考察交流,双方围绕校局合作“升级”展开深入探讨。“我们期待通过资源共享,实现‘教学-实战-创新’的闭环育人!”交流中,德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对未来合作充满期待。
经过深度交流,双方决定设置“课程导师”,建立师资“双向互聘”制度;贴合公安系统对快速反应、综合执法人才的需求,开设专项招聘通道;共建校外实践基地,面向学生推行“教师+教官”双导师培养模式。
“学院与行业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与政治素养兼具的专业人才。”学院副院长赵维科表示。凭借在产教融合领域内的创新实践,今年3月,学院“无人机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既是对学院深耕产教融合的肯定,也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是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