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先”快解涉企纠纷 黎川县人民法院园区法庭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陶瓷煲”产业发展
黎川县被誉为“中国陶瓷煲都”,近年来,黎川县人民法院园区人民法庭(以下简称“园区法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结合辖区特色,为陶瓷企业精心制定解纷手册,积极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黎川首位产业发展。
高效司法护企发展
“拖欠近百万元的货款,没想到法院一个月就促成了分期还款协议。”近日,江西某瓷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感慨道。
2018年4月,江西某瓷业有限公司和江西某陶瓷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就定制耐热陶瓷烹调器产品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约定。随后,双方按约开始业务往来。
2024年起,江西某瓷业有限公司按约交付货物,但对方在支付部分货款后,迟迟未支付剩余货款,直至2024年9月,累计拖欠货款
100万余元。
在调查清楚拖欠缘由,了解双方诉求后,园区法庭承办法官立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考虑到被告公司在外地,为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承办法官采取远程视频线上调解的方式处理此案。
承办法官以双方长期合作关系的事实为切入点,经多轮线上沟通和调解,双方最终就欠款金额、支付方式等达成一致意见。
近年来,园区法庭把高效快捷审理企业案件当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重要内容,为涉陶瓷企业纠纷开辟立案、审判、执行“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实施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大幅缩短案件审理周期,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2024年以来,该庭审理各类案件730余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5.77%,上诉案件发改率为0.313%。
助力企业规范经营
“感谢法官,解了我们燃眉之急。”今年5月,在黎川县人民法院与人社等部门共同成立的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室,某陶瓷原料生产企业负责人紧握园区法庭法官的手,连声感谢。
今年年初,园区法庭法官在走访陶瓷企业时,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流程,特别是用工管理环节。其间,法官凭借丰富的审判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该企业在劳动合同签订、员工离职程序、工资发放等方面存在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和不规范的操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您优化劳动合同范本。”随后,法官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审判实践,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和规范化的操作指引。
2024年以来,园区法庭以纠纷实质性化解为目标,制定了“‘护航煲都行动’工作方案”,先后开展法治助企座谈、“法治体检”行动等8场次,指导规范合同文本242份,堵塞管理漏洞40多处。同时,解决企业家法律诉求30余项,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230余次,处理各类诉求工单102件,诉前调解纠纷17件。
此外,园区法庭还以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为平台,凝聚市场监管、文广旅、工商联等部门以及陶瓷产业协会等调解力量,就涉陶瓷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共同前置化解,高效化解陶瓷企业经营进程中的矛盾纠纷,有效防控经营风险,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