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推广!赣州南康 “一扇门”打通解纷快车道
赣州市南康区是中国实木家居之都,经营主体多、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矛盾纠纷也随之产生。
为破解难题,赣州市南康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将“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纳入重大改革项目,高标准建设区综治中心,与区市民服务中心服务大厅联通,实现群众民生、民安诉求只进“一扇门”。自2023年8月中心运行以来,全区信访总量和诉讼立案实现“双降”,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获评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西实践先进典型。赣州市南康区综治中心获评全省“一级”县级综治中心。近日,在全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上,赣州市南康区作经验介绍。

▲市民在赣州市南康区综治中心反映诉求(图/受访单位提供)
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
5月7日,记者来到赣州市南康区综治中心采访,看到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大厅内功能区域划分明确,从等候区到受理、调解、仲裁、诉讼等,一应俱全。同时,该中心设立了金融纠纷、环境污染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物业服务纠纷、房地产纠纷、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常驻窗口。
“我们按照‘一站式’思路,整合22个调解部门入驻,统筹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功能,设置综合受理、法律咨询、控告申诉、诉讼立案等29个窗口,入驻办公人员112人,为群众提供矛盾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司法仲裁等方面的服务,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赣州市南康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建立与12345热线、110非警务纠纷衔接联动机制,完善诉调、警调、检调、访调、仲调、行调、专调对接机制,26名行业部门调解员常驻中心,积极引导纠纷当事人以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以来,综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1.3万余件。
70余名调解专家治“疑难杂症”
近日,一起持续5年的信访积案在赣州市南康区综治中心画上圆满句号。在综治中心的协调下,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局、东山街道办事处等多部门协同发力,成功促成当事人邱某签署调解协议书,这起信访积案终于案结事了。
2019年8月,邱某因停车纠纷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左眼受伤,随后他前往某医院治疗。入院初期,医生诊断为“左眼外伤”,邱某据此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然而,出院小结却显示其左眼存在其他病症,导致鉴定结果无法认定伤情与殴打直接相关。邱某认为此次事件严重影响视力,要求医院担责并赔偿损失。
由于对鉴定结果不满,邱某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诉求。5年来,属地街道办事处多次组织调解,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2025年1月,赣州市南康区综治中心再次启动联合调解机制。调解过程中,各部门分工协作。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局结合民法典侵权责任相关规定,向邱某详细解释司法鉴定的法律效力及维权途径。东山街道办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沟通,倾听邱某诉求,缓解其对立情绪。综治中心综合各方意见,提出兼顾法律与情理的解决方案,最终促成邱某签订调解协议。
据了解,综治中心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调解组织中遴选了70多名调解专家成立区综治中心调解专家库,这些调解专家对重大疑难突出矛盾纠纷按照“首席调解专家+律师+行业专家”的模式组织开展联合调解。同时,该中心每月组织调解专家、律师、有关部门等召开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会商研究个案化解处置措施,研判分析矛盾纠纷形势,预测预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截至目前,摸排出的56件重大疑难突出矛盾纠纷已全部被成功化解。
构建三级联动调解体系
陈阿姨等人在南康某家具厂务工期间遭遇欠薪,经劳动部门仲裁后,该厂仍未履行法定义务。为维护合法权益,陈阿姨等人来到南康区泛家居行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求助。调解员曾玉兰详细了解情况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通过释法明理、分析利弊,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
针对涉家具行业、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多发的领域,南康区综治中心推动法官、律师等专业调解力量前移,构建起矛盾纠纷“点线面”三级联动调解体系。其中,在南康家具市场设立的家具调解分中心,每年调处2000余件涉家具类纠纷,有力护航了南康家居之都健康发展。
同时,赣州市南康区综治中心建立有关人群常态化摸排机制,落实日常走访、分析研判、救助救治等措施,提升有关人群服务管理实效。督促“双进双促”政法干警、联村共治干部下沉网格。该中心还组织力量对商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明察暗访。据统计,2024年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环比均下降。